手机版
法与公益
关于我们
内容介绍
成立宗旨
运行方式
相关视频
法治社会
社会工作
法律援助
创业行动
亲近自然
益闻联播
爱心碑刻
法宣教育
绿色治理
少年法学院
儿童文学
文化法治
美术展览
驻站作家
流动报刊
理论学习
学术文章
政策法规
理论大咖
统计学
案例分析
在线留言
理论学习
学术文章
政策法规
理论大咖
统计学
更多>
爱心碑刻
真诚感谢:在田先生捐助
法学社工网(www.eqcx.com)2024年总结,并鸣谢
图书馆中心再次资助“法润人心”读书活动
江汉大学吴教授团队资助“法润人心”读书活动
感谢信
当前位置:
法与公益
>
理论学习
>
学术文章
>
查看详情
学术文章
“成功人士”鲁迅和两个文化商人的饭局之交
来源:
法学社工网·法务社会工作
日期:
2022-11-06 11:40:32
点击:
1763
属于:
学术文章
作者:李勇
——
《
鲁迅的饭局
》
读后
研究鲁迅要有另类视角,甚至跟鲁迅一样,运用批判思维。
在薛林荣的《鲁迅的饭局》一书中,鲁迅和两个文化商人在饭局中的交往,引起了笔者注意。这两个文化商人都是可以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物:李小峰和内山完造。和他们一起吃饭喝酒之时,鲁迅是成功人士和利益相关方。相较而言,一个是鲁迅的酒友,一个则是挚友。
一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著名的小说家,也干过人民调解员的事儿。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在《鲁迅的饭局》中,也涉及一场官司。事情是这样的,
1928
年,鲁迅和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师生反目,只因北新书局“学了上海流氓书店的坏样,对作者刻薄。”具体来说,就是拖欠鲁迅版税;实际印了
10000
本,在版权页上只写
5000
;鲁迅为北新书局主编《奔流》杂志,作者没有收到稿费,问鲁迅索要,其实是李小峰没有给付。
于是,
1929
年
8
月,鲁迅在上海聘请律师杨铿为诉讼代理人,决定起诉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
鲁迅的诉讼请求有两项:
“还我版税,和此后书上要贴印花”,李老板自知理亏,又知郁达夫是鲁迅挚友,于是,请郁达夫从中协调。就这样,鲁迅和自己曾经在北大任教时的学生、被告李小峰达成和解。
这是鲁迅第二次打官司,和上次在北平状告章士钊不同,这次与自己的学生庭外和解。
二
解放前,
“十里洋场”上海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也是一个贫富分化严重、藏污纳垢的地方。
《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传》作者、上海的文化研究学者王晓明教授曾经用“半张脸的神话”来刻画媒体塑造的“成功人士”(见《半张脸的神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他认为,媒体和广告营造的错觉,让“
你看不见社会底层的痛苦,你也可能忽略白领阶层的艰辛,你可能因此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这些幻想的尽头,正有失望、不平和沮丧在静静地等着你
。
”
作为成功人士,被告李小峰、原告鲁迅和调解人郁达夫都有两份
“半张脸”。一半叫“文人相轻”,另半张脸叫“文人相交”。
鲁迅和郁达夫的相交,很投契。和文化商人李小峰相交,哪怕喝得酩酊大醉,回寓呕吐,也只能表明鲁迅喜欢喝酒,但没有掌握好度。
此事记载于《鲁迅日记》,当然,也载于《鲁迅的饭局》一书。
三
酒酣之际,在饭桌上说话行事均属戏谑。不过,鲁迅的戏谑和林语堂提倡的幽默
“曲风”不同,否则就不会发生二人在饭局上当着郁达夫、李小峰的面对骂、不欢而散的事(
1929
年
8
月
28
日)。
1932
年
10
月
5
日,郁达夫夫妇在上海聚丰园宴请大哥郁华(自北平调任江苏省高等法院上海刑庭刑庭任庭长)夫妇,鲁迅、柳亚子夫妇、林微因是坐陪者。
《鲁迅的饭局》专门介绍了法律人郁华(
1884
年—
1939
年,女儿郁风是著名画家):“郁达夫之兄,字庆云,
1905
年浙江省首批官费日本留学生,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师范科、法政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
......
上海沦陷后,郁华利用租界法权,坚持司法尊严,维护民族利益,日伪汉奸对他十分仇视,两次寄给他附有子弹的恐吓信。
1939
年,郁华遭日伪特务暗杀。”
郁达夫、王映霞夫妇请客吃饭,与宴者有柳亚子夫妇、林微因等
8
人。因为产生了足以概括鲁迅精神的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饭局》作者薛林荣称,这是“一场载入现代文学史的饭局”。
笔者从小就在课本里诵读鲁迅先生的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教育
slogan
。读了《鲁迅的饭局》才知道,原来它出自“达夫赏饭”的一场饭局,并不是鲁迅在枯灯下苦思冥想所得。
笔者结合对《自嘲》原有的诵读感受,想说:此诗中
“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是戏谑性的“自嘲”,其实,鲁迅并不是书斋里的学者型作家。
在法学领域,戏谑行为不构成法律后果。但是,在文学领域,鲁迅在饭局上的戏谑行为产生了很明显的思想史后果。
四
不少名人趣事和吃喝、饭局有关。据说,鲁迅和许广平结交,是从许广平问鲁迅要一块糖吃开始的。
文化人宴饮属于生活行为,而非社会行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私写作的范畴,往往记载在日记里。
自
1912
年至
1936
年
,《鲁迅的饭局》一书以时间为序
,
详细记述了
鲁迅在
24
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
作者薛林荣把私写作公共化,另辟蹊径,展示了别样的文化视角和鲁迅学研究的生活风。正如作者在《鲁迅的饭局
·后记》中自称:“力求把鲁迅置于日常视角书写”。
读写不分家,鲁迅是书虫、藏书家,据说他一生去过内山书店
500
次之多,病重去世前还去过,记载在《鲁迅日记》里。在内山书店,鲁迅先生会见友人,并在书店里搞文艺漫谈会。
上海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
1885
年—
1959
年,中文名叫邬其山)也是鲁迅饭局里的常客。鲁迅为他的书《活中国的姿态》(
1935
年在日本出版
,
中译本名为《
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
》)写序,提及一位留学生
“回国之后,就只好来教授西洋文学。他一看见本国里乞丐之多,非常诧异”。
《活中国的姿态》一开篇提出了
“两种文化”:生活文化和文章文化。内山完造写道:“观察中华,垂二十年,觉得最可注意的
,
只有一样事情
......
中国的文化,可以有两种的看法。”他以自己在中国长江流域旅行的经历说起,他看到路边“二三乃至五六只恶臭打不开鼻子的大粪桶森然并列”,闻到刺激性味道的同时,也看到乡间美景,这和书本、文学作品里感受到的很不相同。很显然,《鲁迅的饭局》的作者站在生活文化的视角在为鲁迅先生写小传——不是在“大粪桶”旁边,而是在“饭局”上。
“老板阁下”内山完造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商人,他能成为鲁迅的挚友,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发表过《第三只眼看中国》、《论鲁迅》等著作、演讲。
五
当然,吃饭不一定在饭店,鲁迅还喜欢在自己家里请客吃饭。
《鲁迅日记》里有
32
次“制馔”,就是在家里请客吃饭。文化商人内山完造当然是座上客,而女作家萧红在鲁迅家里蹭饭最多,那时的小萧还没有成名成家。并非成功人士才能经常去饭馆吃饭。
“往来无白丁”,这是《鲁迅的饭局》一书透露给我们的鲁迅的交际圈特点。从《鲁迅的饭局》读取成功人士生活文化的“半张脸”,让笔者很想沿着王晓明教授在《半张脸的神话》中的思路,想到:
鲁迅展现给酒友李小峰的
“半张脸”,是鲁迅社会人的面孔;而展现给内山完造的这半张脸,则是文化人的面孔。另外,
民国时期在北平和上海有很多吃不起饭的劳苦大众(非成功人士),他们有没有参加过鲁迅的饭局?鲁迅在饭局结束后,如果看到有剩饭剩菜,打包吗?
作者:李勇
上一文章:
推荐|《天人共同体视域下的正义观——一项哲学语法考察》
下一文章:
王力平: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
法援公益阵营
社会组织及社工网站
政府机构
院校网站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自然之友
中国动物法网
《法治时代》杂志社
法援服务中心
中国法学创新网
中国法学会
社工之家法律援助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京师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
重庆市法律援助基金会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农民工法律援助网
跨文化头条号
浙江省法律援助基金会
和众泽益-志愿服务、ESG
中国法学教育网
中国志愿者服联合会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
北京市行远公益基金会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中外好人网
中国老龄协会
新疆号码百事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公益创业网
中国人才研究会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华社会工作网
中国(深圳)慈展会
王晟儿童诗大赛
深圳市德义基金会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公益慈善学园
陕西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
蓝天班旧版
社工中国
上海社会工作
龙祥社工
上海颂诗网
人民网
郑州市纪委·监察委员会
安全生产月活动官网
中国文明网
中国一带一路网
中国律师网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央广网
阿克苏市政府
中国人事考试网
太原市民政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政府网
浙江援疆网
阿克苏新闻网
深圳民政
上海市人民政府
阿克苏政府网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国家开放大学
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福建江夏学院
新疆政法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三农中国
中国知网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
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公益学院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
华东师大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新疆理工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法与公益
|
关于我们
|
法治社会
|
亲近自然
|
益闻联播
|
少年法学院
|
理论学习
|
案例分析
|
在线留言
新疆蜡烛救援培训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2027
技术支持:
益闻联播
联系人
联系人:田中厂
电话:0991-2844440
邮件:21342544@qq.com
地址:新疆阿克苏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号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微信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