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运动使童工保护成为国际性的议题,国际童工标准作为国际劳工标准的一部分逐渐定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童工标准又渗透至国际贸易领域,成为蓝色贸易壁垒即社会壁垒的一个方面,造成日渐升级的贸易摩擦,而中国也是受到其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本文试图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研究国际童工标准相关法律问题,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运用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因何保护童工会成为世界性的运动,以及现实中童工问题与国际贸易相互联系的现象,如社会条款相关争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等等。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本为一国内政问题的童工治理会与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即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同时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增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第二章分析了国际童工标准的产生及内容,并且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国际童工标准的国际法渊源,包括联合国以及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软法,如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制定的有关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标准或宣言等。同时,该部分还阐述了国际社会关于国际童工标准与WTO挂钩的争论,即有关社会条款的争论,分别就三个问题的正反两方观点进行了分析:需不需要写入社会条款;社会条款是否会有效;WTO是否适合纳入社会条款。
第三章阐述了国际童工标准的实施主体,包括主权国家、欧盟以及跨国公司;关于国际童工标准的推广活动以及其发展的新趋势,即发达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普惠制以及多边、双边贸易协定等方式推行童工标准。同时指出,多种推行方式各有弊端,如国际劳工组织对于童工标准的推广措施并不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发达国家通过多种单边行为强行推行童工标准的行为往往被指责为贸易保护主义,或者因为执行机制问题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
第四章叙述了中国近阶段不可能消除童工的现实,分析了中国国内童工立法与国际童工标准之间的冲突问题以及修改国内法的可能性。同时考察了国际童工标准的实施对中国的影响,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应当认清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定位,利用其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灵活的解决童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挂钩问题。另外,中国可通过加强与国际劳工组织、工会组织的合作,利用国内社会力量等方式减少国外对中国童工状况的误解,更好的解决国内童工问题。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