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公益
关于我们
法治社会
亲近自然
益闻联播
少年法学院
理论学习
案例分析
在线留言
法与公益
>>
理论学习
>>
理论大咖
>>
查看详情
【法律学人】中国人民大学时延安教授
2023-12-12 15:06:44
时延安,男,1972年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
一、简介
1994年毕业于
黑龙江大学
法律系;1994年-1997年在
黑龙江
省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检员;2000年7月获得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刑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得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刑法学博士学位。现任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主要兼职为中国法学犯罪学常务理事,
北京
市刑法学学会副秘书长。曾任
北京
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11-2013)。
2006年8月-2007年5月,曾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学;2011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学。
二、教授课程
1.中国刑法学
2.英美刑法学
3.港澳台刑法学
4.刑事政策学
5.全球治理与反腐败
三、主要研究方向
1.中国刑法学
2.比较刑法学
3.全球治理与刑事法治
四、主要科研项目
1.构建有中国特色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中国区际刑法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明德青年学者计划)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要著作
1.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研究(独著)
2.妨害风化犯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指南(独著)
3.刑事管辖制度研究(独著)
(二)主编
1.大案征候:中国2012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
2.大案隐喻:中国2011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
3.中国2010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
4.《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副主编)
(三)译著
1.被解缚的哥特城—纽约黑帮兴衰史
2.公共犯罪学?
(四)主要论文
1.隐性双轨制:刑法中保安处分的教义学阐释
2.劳动教养制度的终止与保安处分的法治化
3.保安处分的刑事法律化——论刑法典规定保安性措施的必要性和类型
4.刑法规范的结构、属性及其在解释论上的意义
5.刑罚权运作的秩序
6.论死缓犯限制减刑的程序问题——从对《刑法》第50条第2款的法理分析引入
7.刑法立法模式的选择及对犯罪权扩张的控制
8.刑罚的正当性研究——从权利出发
9.论刑事违法性判断与民事不法判断的关系
10.中美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之比较
11.论刑事法的历史分析
12.刑罚权的边界:犯罪的定义与被定义的犯罪
13.行政处罚权与刑罚权的纠葛及其厘清
14.中国区际刑法概念及基本体系
15.大陆与台湾违法论之比较研究——以违法性的本质为中心
16.法条评价范围的重合与竞合法律规范的选择——以规范目的为视角对法条竞合问题的重新审视
17.以刑罚威吓诽谤、诋毁、谣言?——论刑罚权对网络有害信息传播的干预程度
18.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体法之维——以刑法为视角对《刑法修正案(草案)》增设三种特别程序的研析
19.刑法的谦抑还是刑罚权的谦抑——谦抑观念在刑法学场域的厘清与扬弃
20.理性与经验的弥合——中国刑罚改革中的认识论与方法
法学社工网·法务社会工作 电话:0991-2844440 地址:新疆阿克苏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号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技术支持:
益闻联播
法与公益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我的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