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代表读者呼声
去年年初,上海市民张佳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提交了一份《关于打造“网上借书”平台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水平的建议》。张佳的建议代表了上海不少读者的心声,他们希望城市的公共图书借阅服务不仅可以线下办理,还能通过网络远程操作,由物流送书上门。
这则人民建议很快被采纳。“借东馆开馆之机,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上海图书馆将建议落实转化。
在此之前,上海的图书馆有过“触网”的尝试。据记者了解,上海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打造市、区、街镇三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一卡通”服务,至2010年实现全市243家图书馆的覆盖。即市民凭一张卡可在上述图书馆借阅图书,且可选择最近的一家图书馆还书,再通过图书馆系统的内部物流网络返回原借出图书馆。2012年起,上海图书馆又面向少儿读者,启动少儿图书的“一卡通”借阅服务,打造了基本覆盖全市249家图书馆、283个馆点的借阅服务网络。据统计,2019年,上海市民通过上述服务网络借阅近3100万册次图书,满足了大部分读者的普通借阅需求。
在图书“通借通还”的基础上,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杨浦区图书馆和静安区图书馆先后于2016年、2017年和2020年推出面向上海市民的网借服务,图书馆均辟设专门的网借图书库。网借图书的需求中,以畅销书和少儿图书最热门,对于图书时效性要求较高,每本书要准备大量的“复本”。每个网借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入口和流通体系,体系之间资源无法打通,也无法在现有“一卡通”体系中就近归还。
如何“送书”?据了解,国内一些城市图书馆多采用“送书到柜”和“送书到家”模式。“送书到柜”即网络借阅后,由市民到就近的“网借柜”刷卡取书,但每家图书馆布设1至3台网借柜成本不菲,日常运营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送书到家”则需要市民支付一定的物流成本。
目前,上海图书馆
借助上海享借小程序和中国邮政EMS快递系统,上海图书馆目前已经开通了15万册图书的云享借服务。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调整网借图书库,加大书单推荐和通过数据算法的自动推荐力度,移除在网借服务中无人借阅的图书,通过对“一卡通”流通数据及“享借”服务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补充经典的有高频借阅需求的图书和专业学术及艺术类“冷门”好书,进一步激活馆藏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预计将网借图书库增加至3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