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从北大外语系辞职,创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俞敏洪最近和著名作家、诗人张炜在抖音直播间有一场对谈。谈到诗人,张炜说:陶渊明反复了好几次,才隐居。“我们以前对陶渊明概念化、油彩化。”张伟认为。
俞敏洪说,他在大学里写了两、三年的诗。他听说过张炜的长诗《不践约书》,但没有读过。
张炜希望成为诗人。他认为:中国是诗书之国,有诗的传统。胡适的翻译诗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新诗的来源,就是外国的诗。把中国的格律诗和西方的诗,焊接结合起来,做不到。坦言“这是我的焦虑。”张炜写了6本书研究诗,包括《陶渊明的遗产》、《唐代五诗人》等。他说:在中国古代,诗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叙事,取代了论文,取代了戏剧。李白、李商隐三分之二的诗,不是狭义的纯诗。纯诗的概念从西方而来。诗的功能很神奇很微妙,似是而非的“诗”。张炜总结说:“诗的问题最难谈的,我最早发表的作品是诗。文学的核心就是诗。我写了7本诗。”
俞敏洪问张炜:杜甫年龄很大了,才写“无边落木萧萧下”。而现代诗只能年轻人写,是吗?
张炜回答:歌德写了60多年的《浮士德》,老的时候才完成。老人能够写出好的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