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凝视:新疆旅游目的地公益观察
·李勇·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陆维天(1934.12.11—2008.11.25,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去世前,曾经跟我说起他的“茅盾在新疆”研究。后来我在网上搜到了他的代表作《茅盾与抗战时期的新疆新文化运动——纪念茅盾诞辰一百周年》。和鲁迅先生在北京一样,茅盾先生在新疆属于旅居。这二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一生大部分岁月都在旅居。鲁迅曾经是留洋学生,他说:“人生的路途,前途很远,也很暗。”他们的文学作品——侨寓文学中,有“新”与“旧”、“洋”与“中”结合的文化融通观。带着旅游凝视,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等地,充当旅人和看客,发觉天山南北的旅游目的地与公益颇有瓜葛。
旅游凝视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游览,是文化学人依据专业知识和学术训练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的研究和观察。如同1993年游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年3月9日第二次游览了这家博物馆,就“复兴”和“富强”主题下的文旅社会组织叙事等问题展开了观察与思考。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博物馆二期建成正式开放,是2022年。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还有一件“八龙纹金带扣”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华”臂章,展示于二期的二楼。
看到一些青少年,他们是研学旅行者。
追求义利相统一,发展研学旅行,是旅游公益的亮点。
目前国内存在一个千亿级的市场:青少年研学旅行,就连新华书店这样的国有文化企业都在进军这个市场。
这就让教育话语中的文旅成为热点。文旅与教育并不是冰炭不容,相反,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在文旅处境下,不仅文物会说话,文物中的故事、故事里的哲学都会说话。
二、新疆国际大巴扎
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24年3月7日,乌鲁木齐天山区在乌鲁木齐剧院表彰了50名“天山好人”,其中就有新疆国际大巴扎涌现出的“天山好人”杨润。此人来自内地,在大巴扎,他干了六年餐饮,是一位献血3000毫升的志愿者。在晚会现场,天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的“春天的约会”主题晚会邀请到了各行各业的女性代表、中小学生代表以及人大代表等来到现场,希望通过这场晚会向大家传递“三八”国际妇女节的问候,同时,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三、新疆人民剧场
新疆人民剧场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融合了维吾尔与西洋建筑风格的一座艺术之宫,有电影院和剧场等文化功能。这个文保单位是天山区解放南路街道打造“南门文化”的枢纽阵地,目前,天山区石榴红社工服务中心、天山区红十字会蜡烛救援队等社会组织也在参与。
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
与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门口伫立着左宗棠立像相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北三路,原为兵团第八师司令部办公楼)门口有王震将军的立像。这是一座苏联式建筑。该馆展示了军垦战士屯垦戍边史,复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满了补丁的军装和老式农具等展陈传达的文化特点是:物质缺乏,精神丰富。一位阿克苏的参观者告诉我:“公共洞房很有意思,谁结婚谁住进去。大家轮流享用这间屋子。”我注意到展出的旧农机,因为它说明兵团在新疆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单位。
五、喀什老城
游喀什古城是最有民族风味的“活态”游览,因为城内至今还居住着维吾尔人。我去喀什老城游览过二次,其中一次跟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有关,我们住在疏勒县宾馆,坐着大巴前往喀什老城,前方警车开道。在老城里,我没有购物。
山东、上海、广东和深圳四省市对口援助喀什地区,促进了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公益慈善事业。位于喀什市福利院里的深圳援疆深喀社工站是新疆著名的社会服务机构。
六、结语
当代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与文旅结合,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新疆著名文旅公益人杨军为我介绍,公益+旅游就是负责任的旅游。“乌鲁木齐兄弟姐妹爱心团队”负责人、游历过70多个国家的何素萍女士认为,勉力行善让她每次出游都平平安安。
另一位新疆文旅人、乌鲁木齐胖老汉餐饮公司老板金立红,她通过新疆爱心公益联盟发给我的一个印有胖老汉商标的白色手提包,至今我还在用。
商业话语中的文旅策划,是当代文旅叙事的显著特色,虽然这与古人留下来的“义利之辩”文旅思想大相径庭,但是,正如“华夷之辩”已经废弃,商业向善早已在新疆成为值得持续倡导的公益口号。